北京市实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办法,旨在保障城市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该办法通过提供资金、生活照料、医疗和康复服务等方式,为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提供救助供养。此举有助于改善城市特困群体的生活状况,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发展。该办法的实施范围广泛,包括符合特困人员标准的各类人群,为北京市的社会救助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目录导读:
第一章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人口的救助供养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一直以来在社会保障领域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为了切实保障特困人员的合法权益,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办法,本文旨在阐述北京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办法的主要内容,以推动全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二章 北京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办法概述
背景与目的
北京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办法是在我国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的大背景下,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制定的一项地方性法规,该办法旨在规范全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保障特困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的救助供养工作。
基本原则
1、保障基本生活原则:确保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公平公正原则:统一救助标准,避免歧视和偏见。
3、精准救助原则:根据特困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救助方案。
4、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供养工作。
第三章 救助供养对象与条件
救助供养对象
北京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或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能力的人员;因突发事件导致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家庭中的困难群众等。
救助供养条件
申请救助供养的人员需符合以下条件:具有北京市户籍;年龄满16周岁;无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或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或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能力等。
第四章 救助供养内容与标准
北京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内容包括基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丧葬救助等方面。
救助供养标准
根据特困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救助供养标准,救助供养标准应当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五章 救助供养申请与审批程序
申请程序
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可以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救助供养申请,申请材料包括身份证、户口簿、收入证明、相关证明材料等。
审批程序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受理申请,并进行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报区县民政部门审批,区县民政部门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批工作,并及时向申请人反馈审批结果。
第六章 监督与评估
监督措施
北京市各级民政部门负责监督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实施情况,确保救助供养资金专款专用,防止挪用和滥用,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
评估机制
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改进和完善救助供养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七章 法律责任与追责机制
法律责任
对于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如擅自占用、挪用、截留救助供养资金等违法行为,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追责机制
建立追责机制,对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中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追责方式包括警告、罚款、撤销职务等。
第八章 附则
一、解释权归属本办法由北京市民政局负责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遇问题,由市民政局负责指导协调,二、实施时间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三、修订与废止本办法修订时,由市民政局负责起草,提交市政府审议批准后公布实施,废止时,由市民政局负责起草废止报告,提交市政府批准后予以废止,四、其他未尽事宜,按照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规定执行,北京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办法的出台,为全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全市特困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供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